第636章 审案(一)-《杨八娘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福儿重重的拍了一下惊堂木,“赵允熙!你告诉孤,殴打和打差别在哪儿?!吕庆脸上至今留有瘀伤,不是你让人殴打的,是你让人打的,是也不是?!”

    允熙吓了一跳,下意识的去瞅包拯,见包拯轻轻点头,终于舒了口气,台词没用上,好歹给暗示了,当即扬声道:“是!”

    “放肆!”福儿怒道,允熙吓得肩膀跟着一耸…阿娘都没这么一惊一乍的!

    包拯上前半步,“太子息怒,此案另有内情,还请太子容禀。”

    福儿道:“孤王问你话了嘛?”

    包拯道:“赵允熙年幼,学生愿代为申辩。”

    福儿道:“你是讼师?”

    讼师在春秋时期就有了,在唐朝开始活跃起来,唐律专门针对讼师制定了两条罪名,一个是帮人写状纸,夸大其词的,一个是教唆当事人无中生有,诬告他人的,前者仗七十,后者仗八十!

    而大宋沿袭了唐律,因此,讼师并不多,很简单,夸大其词怎么定义?

    因此,听福儿如此问,包拯当即就摇头,“非也。”

    “你是他长辈?”

    “非也。”

    “那缘何由你代他申辩?”福儿道。

    包拯此时朝皇宫方向拱了拱手,“当初北伐,官家为了全国将士敲了登闻鼓,学生不才,今儿为了一个‘公’字,愿代赵允熙申诉!”

    围观者一听,立马议论纷纷,“是啊,官家敲过登闻鼓的…”

    “官家为杨家敲登闻鼓…”

    “不是,是为天下将士们…”

    蕙安一脸的仰慕,皇伯伯真牛啊…

    福儿再度敲了下惊堂木,“肃静!”

    “威…武…”衙役们敲起了杀威棒…


    第(3/3)页